“爸杠杆配资开户网,您又要请客?”电话那头,大儿子林志强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。
我握着手机,望着窗外飘洒的秋雨,心里涌起一阵说不出的酸楚。五十九年的人生,我以为自己早就看透了一切,却没想到,真正的明白竟然来得这么晚。
“是啊,国庆节嘛,一家人聚聚。”我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轻松。
“爸,您这是何苦呢?每次都是您掏钱,我们心里也不好受啊。”志强的话听起来很体贴,但我听出了其中的敷衍。
挂了电话,我坐在沙发上发呆。这些年来,每逢节假日,我都主动张罗全家聚餐,以为这样能让一家人更亲近些。可今天,我忽然想知道,孩子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01
我叫林建国,今年五十九岁,在一家国企干了大半辈子,去年刚退休。老伴走得早,留下我和三个孩子。大儿子志强在银行工作,二女儿志敏开了个小公司,小儿子志华还在读研究生。
展开剩余94%说起来,我这一生也算顺遂。年轻时赶上改革开放,凭着一股子拼劲儿,从车间工人一路做到了副厂长。房子车子都有了,存款也够养老。按理说,该享清福了。
可不知道为什么,自从老伴走后,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。特别是看着别人家儿孙满堂,其乐融融的样子,我就特别渴望能和孩子们多聚聚。
每次节假日,我都会提前半个月开始张罗。先是挑餐厅,要环境好的,菜品丰富的,价格贵点儿无所谓。然后逐个给孩子们打电话,确定时间,生怕他们有别的安排。
“爸,您别这么麻烦,随便找个地方吃点就行。”志敏每次都这么说。
“不麻烦,不麻烦,难得聚一次,当然要吃好点。”我总是这样回答。
其实,我心里明白,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,工作忙,压力大。但我就是希望,通过这些聚餐,能让我们这个家更像个家。
02
这次国庆节聚餐,我选了市中心一家新开的酒楼。听说那里的菜做得不错,环境也雅致。我提前三天就订了包间,还特意要了靠窗的位置,想着孩子们能看看外面的风景,心情会好些。
志强是第一个到的。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,看起来很精神,但脸上的疲惫掩饰不住。
“爸,您来这么早?”他坐下后,随手翻了翻菜单。
“没事儿,反正在家也是闲着。”我给他倒了杯茶,“最近工作怎么样?”
“还行吧,就是事儿多。”志强看了看手机,“志敏和志华还没到吗?”
“快了,快了。”我看了看时间,心里有些着急。
志敏姗姗来迟,一进门就开始道歉:“不好意思,路上堵车。”她穿着一身职业装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看起来很干练。
“没关系,没关系。”我连忙起身,“快坐,快坐。”
“志华呢?”志敏环顾四周。
“说是在路上了。”我有些无奈,“这孩子总是最后一个到。”
又等了十几分钟,志华才匆匆赶来。他穿着一身休闲装,背着个双肩包,看起来像个大学生。
“爸,不好意思,实验室有点事儿。”他放下包,坐到我旁边。
“没事,人到齐就行。”我招手叫来服务员,“咱们点菜吧。”
03
点菜的时候,我特意选了每个孩子爱吃的菜。志强喜欢吃鱼,我点了清蒸石斑鱼;志敏爱吃甜食,我要了糖醋里脊;志华从小就爱吃肉,我点了红烧狮子头。
“爸,您点这么多,咱们吃得完吗?”志敏看着菜单,眉头微皱。
“没关系,吃不完可以打包。”我满不在乎地说,“难得聚一次,当然要吃好点。”
菜陆续上来了,我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,生怕他们吃不好。
“爸,您也吃,别光顾着我们。”志华夹了块肉放到我碗里。
“好,好,我吃。”我心里暖暖的,觉得这顿饭没白请。
但我很快就发现,孩子们虽然在吃,但心思明显不在这里。志强时不时看手机,志敏也在回微信,只有志华还算专心。
“最近都忙什么呢?”我试图找个话题。
“还不是老样子,天天加班。”志强放下手机,“银行现在竞争激烈,不拼命不行。”
“我那边也是,客户一个比一个难伺候。”志敏叹了口气,“有时候真想换个行业。”
“那你们要注意身体啊。”我关切地说,“钱赚不完,身体最重要。”
“知道,知道。”志强敷衍地应着。
我看着他们,心里涌起一阵失落。明明是一家人,坐在一起吃饭,为什么感觉这么疏远呢?
04
饭吃到一半,志强的手机响了。他看了看来电显示,脸色有些为难。
“爸,我接个电话。”他起身走到包间外面。
透过玻璃门,我看到他在那里比划着什么,表情很严肃。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回来。
“不好意思,单位有急事。”他坐下后,明显心不在焉。
“什么事这么急?”我问道。
“一个大客户出了问题,需要马上处理。”志强看了看时间,“爸,要不我先走吧?”
我心里一沉,但还是点了点头:“去吧,工作要紧。”
志强匆匆离开后,包间里的气氛更加沉闷了。志敏也开始频繁地看手机,显然也有事情要处理。
“志敏,你也有事?”我试探性地问。
“嗯,有个客户一直在催方案。”她有些不好意思,“爸,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?”
我看着桌上还剩下大半的菜,心里说不出的难受。这顿饭花了我近两千块,可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。
“行,你们都忙,我理解。”我强颜欢笑,“志华,你也回去吧,别耽误学习。”
“爸,我陪您把饭吃完。”志华看出了我的失落。
“不用,不用,你也有事情要做。”我摆摆手,“都走吧,我一个人坐会儿就回去。”
孩子们陆续离开后,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包间里,看着满桌的剩菜,心里五味杂陈。
05
回到家,我坐在沙发上发呆。电视开着,但我根本没心思看。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的聚餐,越想越觉得不对劲。
孩子们的表现,让我开始怀疑,他们是不是真的愿意参加这些聚餐?
我拿起手机,想给志强打个电话,问问他工作处理得怎么样。但拨了一半,又挂了。我怕打扰他,也怕听到他不耐烦的声音。
这时,楼下传来邻居家的笑声。我走到阳台上,看到老王一家正在院子里聊天。他的儿子儿媳都在,孙子在旁边玩耍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我心里涌起一阵羡慕。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孝顺,而我的孩子却总是匆匆忙忙的?
想着想着,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。上个月,我在小区门口遇到了志强的同事小李。他告诉我,志强最近工作压力很大,经常加班到很晚。
“林叔,您要多体谅志强,他现在正是事业上升期,不容易啊。”小李当时这样说。
我当时只是点点头,没太在意。现在想起来,也许孩子们真的很忙,而我却总是要求他们抽时间陪我吃饭,是不是给他们增加了负担?
但转念一想,我又觉得委屈。我辛苦了大半辈子,把他们养大成人,现在只是想和他们聚聚餐,这个要求过分吗?
06
第二天是国庆假期的第二天,我决定去找老朋友聊聊。老张和我是多年的老友,他的情况和我差不多,也是退休在家,老伴走得早。
我们约在公园里见面。老张正在湖边喂鱼,看到我来了,笑着招手。
“建国,昨天和孩子们聚餐怎么样?”他问道。
我把昨天的情况跟他说了一遍,心里的郁闷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。
老张听完,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说:“建国,你有没有想过,孩子们心里是怎么想的?”
“什么意思?”我不解地看着他。
“你想啊,每次都是你主动请客,他们心里会不会有压力?”老张扔了把鱼食到湖里,“我儿子前段时间跟我说过,他觉得我总是花钱请他们吃饭,心里很不好受。”
我愣住了。这个角度,我从来没有考虑过。
“那你儿子是什么意思?”我急切地问。
“他说,他们已经长大了,有自己的收入,不应该总让老爸花钱。而且,他们工作忙,有时候真的抽不出时间,但又不好意思拒绝,所以每次都很纠结。”
老张的话像一记重锤,敲在我心上。原来,我以为的关爱,在孩子们眼里可能是负担。
“那怎么办?”我茫然地问。
“我现在改变策略了。”老张笑了笑,“我不再主动张罗聚餐,而是等他们有空的时候,自然而然地聚一聚。有时候,他们还会主动请我吃饭呢。”
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也许,我真的应该换个方式了。
07
回到家,我开始反思这些年的做法。每次节假日,我都会提前很久开始准备,选餐厅,定时间,生怕有什么疏漏。我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们好,但现在想来,也许我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。
我想起了志强上次说的话:“爸,您这是何苦呢?每次都是您掏钱,我们心里也不好受啊。”
当时我以为他只是客气,现在想来,他说的可能是真心话。
我又想起了志敏的表现。每次聚餐,她总是很匆忙,吃饭的时候也心不在焉。我以为她是工作太忙,但现在想来,会不会是因为她觉得这种聚餐是一种负担?
还有志华,虽然他每次都很配合,但我能感觉到,他更愿意和同学朋友在一起,而不是和我这个老爸子坐在高档餐厅里。
五十九年了,我才开始真正思考孩子们的感受。
我拿起手机,想给孩子们打电话,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。道歉?解释?还是直接问他们的真实想法?
最后,我决定什么都不做。也许,沉默比任何解释都更有力量。
那天晚上,我做了一个梦。
梦里,我看到了三个场景。第一个场景里,志强正在和同事们聊天,他说:“我爸总是要请我们吃饭,每次都花好几千,我们心里压力很大,但又不好意思拒绝。”第二个场景里,志敏在和朋友抱怨:“每次节假日都要陪爸爸吃饭,时间都被占了,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完。”第三个场景里,志华在宿舍里和室友说:“我爸可能是太孤独了,总是用请客吃饭的方式来维系亲情,但这样真的好累。”
我从梦中惊醒,浑身冷汗。
虽然只是梦,但我知道,这很可能就是现实。我以为的父爱,在孩子们眼里,原来是这样的。
我坐在床边,望着窗外的夜色,心里涌起前所未有的明悟。五十九岁了,我终于明白,那些还在抢着请全家吃饭的老人,子女心里到底是什么想法。
第一种想法:父亲太孤独了,我们不忍心拒绝,但心里确实有压力。
第二种想法:父亲总是花钱,我们心里不好受,但又不知道怎么改变这种状况。
第三种想法:这种聚餐更像是一种义务,而不是真正的亲情交流。
这个发现,让我的世界彻底颠覆了。
08
第二天一早,我做了一个决定。我给三个孩子分别发了条微信:“最近工作都忙,就不聚餐了。你们好好照顾自己。”
发完消息,我关了手机,出门去了菜市场。我决定给自己做顿好吃的,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。
在菜市场,我遇到了老邻居刘阿姨。她正在挑选蔬菜,看到我很高兴。
“建国,好久不见!”她热情地打招呼。
“是啊,最近在家闲着。”我笑着回应。
“你家孩子们都好吧?”她问道。
“都好,都忙着工作呢。”我如实回答。
“那就好。”刘阿姨点点头,“我家那个也是,一年到头见不着几次面。不过我想开了,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,我们老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。”
她的话让我很有感触。是啊,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,我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。
回到家,我开始认真地为自己做饭。很久没有这样专心地下厨了,我发现自己竟然很享受这个过程。
下午,志强给我打来电话。
“爸,您怎么突然说不聚餐了?是不是身体不舒服?”他的声音里带着关切。
“没有,我很好。”我平静地说,“就是觉得你们都忙,不想给你们添麻烦。”
“爸,您别这么说。”志强的声音有些急切,“我们虽然忙,但陪您吃饭还是有时间的。”
听到这话,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。原来,孩子们并不是不愿意陪我,只是我的方式有问题。
“志强,我想问你一个问题。”我鼓起勇气,“这些年,我总是请你们吃饭,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?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志强说:“爸,说实话,我们心里确实有些压力。不是不愿意陪您,而是觉得每次都让您花钱,心里不好受。而且,有时候工作真的很忙,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您。”
果然如此。我心里五味杂陈,但更多的是释然。
“那以后怎么办?”我问道。
“爸,要不这样,以后我们轮流请客,或者就在家里聚聚,不一定要去外面吃。”志强建议道。
“好主意。”我由衷地赞同。
09
挂了志强的电话,我又接到了志敏的电话。她的话和志强差不多,都是表达了对我总是请客的不安。
“爸,其实我们更希望能和您在家里聊聊天,不一定要去外面吃大餐。”志敏说,“那样更自然,更轻松。”
是啊,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只有在高档餐厅才能表达父爱呢?
志华的电话是最晚打来的。这个最小的儿子,话不多,但很贴心。
“爸,您是不是想通了什么?”他问道。
“什么意思?”我有些好奇。
“我感觉您最近变了,变得更轻松了。”志华说,“以前您总是很紧张,生怕我们不高兴。现在您好像放松了很多。”
孩子的感觉真敏锐。我确实感觉轻松了很多,因为我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。
“志华,爸爸想问你,你觉得我们家的聚餐怎么样?”我直接问道。
“说实话吗?”志华反问。
“当然要说实话。”
“我觉得有些刻意。”志华坦诚地说,“您总是选很贵的餐厅,点很多菜,但我们吃饭的时候都很拘束,不像在家里那么自然。”
又是一记重锤。但这次,我没有感到受伤,反而觉得很庆幸。庆幸孩子们终于说出了真心话。
“那你觉得怎么样比较好?”我问道。
“我觉得在家里包饺子挺好的,大家一起动手,边包边聊,很温馨。”志华说。
包饺子?这个建议让我眼前一亮。确实,最温馨的回忆往往不是在高档餐厅,而是在家里的厨房。
10
周末,我主动给孩子们打电话,邀请他们来家里包饺子。
“爸,您会包饺子吗?”志敏有些惊讶。
“当年你妈在的时候,我也帮过忙。”我笑着说,“再说,不会可以学嘛。”
孩子们都答应了,而且听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兴奋。
周六下午,他们陆续来了。志强带来了肉馅,志敏买了蔬菜,志华负责买饺子皮。
“爸,您看,我们分工多明确。”志华开玩笑地说。
我们在厨房里忙活起来。调馅、擀皮、包饺子,每个人都有事做。最重要的是,我们终于可以自然地聊天了。
“爸,您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教我们包饺子的事吗?”志敏一边包饺子一边说。
“记得,记得。”我点点头,“你总是包不好,馅儿老是漏出来。”
“现在我包得可好了。”志敏得意地举起一个饺子。
“确实不错。”我夸奖道。
志强也加入了回忆:“我记得有一次过年,我们包了一晚上的饺子,结果第二天煮的时候全破了。”
“那是因为你放盐放多了,把韭菜都腌出水了。”我笑着说。
“哈哈,是吗?我都忘了。”志强也笑了。
这种感觉真好。我们不再是在履行义务,而是在享受天伦之乐。
志华包饺子的手法最笨拙,但他很认真。我在旁边指导他,就像小时候教他写字一样。
“爸,您的手艺还不错嘛。”志华看着我包的饺子说。
“那当然,你爸我年轻的时候可是全能型的。”我开玩笑地说。
孩子们都笑了,这种笑声是发自内心的,不像在餐厅里那种礼貌性的笑容。
11
饺子包好后,我们一起煮饺子。厨房里热气腾腾,充满了家的味道。
“爸,您觉得这样聚餐怎么样?”志敏问道。
“很好,比在外面吃强多了。”我由衷地说。
“其实我们一直想这样建议,但怕您觉得我们小气。”志强说。
“小气什么?”我摆摆手,“在家里多好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”
是啊,为什么我以前总觉得只有花钱多才能表达爱意呢?
饺子煮好了,我们围坐在餐桌旁。这张餐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。
“爸,您最近在家都做什么?”志华问道。
“看看书,听听音乐,有时候去公园走走。”我如实回答。
“您应该培养点爱好。”志敏建议道,“比如学学书法,或者养养花。”
“我正在考虑呢。”我点点头,“退休了,确实应该有点自己的兴趣。”
“爸,要不您学学摄影吧?”志强建议,“现在数码相机很方便,您可以拍拍风景,记录生活。”
“这个主意不错。”我来了兴趣,“你能教我吗?”
“当然可以。”志强爽快地答应了。
看着孩子们关切的眼神,我心里暖暖的。原来,他们并不是不关心我,只是我以前的方式让他们感到压力。
吃完饺子,我们没有急着散去,而是坐在客厅里聊天。志华给我们泡了茶,志敏削了水果,志强在摆弄他的相机。
“爸,我给您拍几张照片吧。”志强举起相机。
“好啊。”我整理了一下衣服。
“自然点,自然点。”志强一边拍一边说,“笑得开心点。”
我确实很开心,这种开心是发自内心的,不是强颜欢笑。
12
从那以后,我们家的聚餐方式彻底改变了。不再是我单方面的请客,而是大家轮流做东,有时在家里,有时在外面,但都很随意,很自然。
更重要的是,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。
我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摄影班,每周去上两次课。班里有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同学,大家一起学习,一起交流,很有意思。
我还加入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,每周去敬老院帮忙。看到那些比我年龄更大的老人,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,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。
孩子们看到我的变化,都很高兴。
“爸,您现在看起来精神多了。”志敏说。
“是啊,有了自己的事情做,当然精神了。”我笑着回答。
志强也说:“爸,您这样我们就放心了。以前我们总担心您一个人在家无聊。”
原来,孩子们一直在担心我。我以前怎么没有察觉到呢?
有一天,志华突然问我:“爸,您后悔以前那样做吗?”
我想了想,说:“不后悔。如果不是那样,我怎么能明白现在的道理呢?”
确实,人生就是这样,只有经历了,才能明白。
现在,我们家的聚餐变得更加频繁了,但每次都很轻松。有时候是志强请客,有时候是志敏下厨,有时候是我们一起包饺子。最重要的是,每个人都很自然,很开心。
13
前几天,我在摄影班遇到了一个和我情况相似的老人。他叫老李,也是退休在家,老伴走得早,有两个儿子。
“老林,你看起来很开心啊。”老李羡慕地说。
“还行吧。”我笑着回答。
“我就不行了,我那两个儿子,一年到头见不着几次面。”老李叹了口气,“我每次想和他们聚聚,都得我主动张罗,花钱请客。”
听到这话,我心里一动。这不就是以前的我吗?
“老李,你有没有想过,孩子们心里是怎么想的?”我问道。
“什么意思?”老李不解。
我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跟他分享了一遍。老李听得很认真,不时点头。
“你的意思是,我应该改变方式?”老李问道。
“不是应该,是必须。”我肯定地说,“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,而不考虑他们的感受,那这种爱就会变成负担。”
老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“你说得对,我回去试试。”
一个月后,老李告诉我,他按照我的建议,改变了和儿子们相处的方式。现在,他们的关系比以前好多了。
“老林,真是太感谢你了。”老李握着我的手说,“如果不是你提醒,我可能还在那个误区里走不出来。”
能帮助别人,我心里也很高兴。更重要的是,这让我更加确信,我的改变是正确的。
现在,每当我看到那些还在抢着请全家吃饭的老人,我都会想起自己的经历。他们以为这样做是在表达爱意,却不知道,孩子们心里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。
结语
五十九岁,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:真正的爱,不是单方面的付出,而是双方的理解和尊重。作为父母,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,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爱他们。只有这样,亲情才能真正地流淌,家庭才能真正地和谐。现在的我,不再是那个抢着请客的老人,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生活、理解孩子们的父亲。这种改变,让我们全家都更加幸福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杠杆配资开户网
发布于:北京市淘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